3月1日,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迪安诊断承办的“全国抗感染精准诊疗病例大赛”线上启动大会顺利召开。本次病例大赛旨在促进全国各地区、各学科感染精准诊疗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精准诊疗水平提升,加速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感染团队建设,让病原检测新技术更好服务于临床,携手共抗感染、造福患者。

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谢鑫友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超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筱玲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北京协和医院杨启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艾静文博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卫峰教授分别从感染病原检测技术、感染性疾病诊断进展以及临床抗感染诊疗等不同维度作线上分享。本次会议汇聚了多位感染领域专家和学者,同时有六千多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参与会议。
开场致辞

张文宏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对参与会议的专家和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本次大赛将在病原微生物领域,为临床感染科、呼吸科、儿科、重症监护科等科室建立起重要的联系;目前,抗感染临床治疗面临着诸多疑难病例,提升精准诊疗率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途径。
主题分享1

杨启文教授作《感染病原检测新技术应用进展》主题分享。他对核酸扩增、蛋白质检测、拉曼光谱和宏基因组等一系列技术在感染患者病原精准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清晰地阐述。谈到临床药敏检测时,他强调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主要以表型检测为主,但基因检测在大数据及智能化的结合下,将会在未来的耐药分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谢鑫友教授对杨启文教授提到的新技术在未来感染病原精准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十分认同,同时提到如何将基因型与表型更好地连接,会是今后药敏检测领域需要重点讨论和关注的研发方向。
主题分享2

艾静文博士分享的主题是《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进展与未来方向》。她以感染学科发展过程为切入点,延伸到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治技术的迭代,并详细分享了基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平台,由张文宏教授团队主导的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疾病诊断研究课题。她指出,多学科的合作将有助于同质化临床队列管理,要推动建立不同感染性疾病症候群的精准诊断流程,全面提高学科的疑难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治能力。

马筱玲教授赞同艾静文博士在汇报中提到的多学科、多技术整合,共同应用于临床病原微生物诊治的观点。她期待多元化技术的整合,为今后临床上常见病原学的诊断带来新的诊疗思路。
主题分享3

赵卫峰教授围绕《临床抗感染治疗进展与未来方向》主题展开了分享。内容涉及新的炎症指标在感染性疾病临床价值的探索、宏基因测序对感染病精准诊治发展的推动、pet-ct/pet-mri在复杂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耐药时代下的新型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研发等。

俞云松教授十分赞同赵卫峰教授提出的诊断技术和抗菌药物对抗感染治疗都很重要的观点。他指出精准治疗的基础就是诊断,如何将传统检测技术更好地与新技术融合,将会是今后学界关注的话题。
讨论环节

吴超教授主持了《感染诊疗:精准与循证的碰撞》讨论环节。

五位大会主席围绕循证和精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平衡二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临床感染精准诊疗提供了实用的思路和独特的视角。专家们既肯定了检测技术对于循证及精准诊疗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临床抗感染治疗不能唯技术论。只有从真实的临床世界出发,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精准诊断,才能最终为抗感染精准治疗提供有理有力的临床证据。
赛制介绍
迪安诊断集团感染学科总监董杰介绍了“全国抗感染精准诊疗病例大赛”赛程。大赛将分为病例征集阶段、晋级赛选拔阶段和病例决赛阶段。全国参赛选手将通过网络渠道报送病例,并由评审专家组按诊疗思维、病例内容、病原检测新技术应用、用药监测及耐药性分析等技术应用这几项标准评分,最终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