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由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联合迪安诊断旗下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迪安诊断参股公司迪谱诊断共同建设的“病原微生物高通量三代测序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聚焦三代测序技术,将共同助力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医学研究,推动临床病原体感染的精准诊疗。
作为三方合作的科研带头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教授对于传染病学科有什么样的见解,对这个项目又有什么样的期许呢?为此,我们对胡院长进行了专访。
胡鹏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副所长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 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 第五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 《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编辑
胡院长,您好!您长期从事各种肝病、传染病等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这些年中,您主要见证了肝病诊疗领域的哪些发展和变化?
a:在我国,肝病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数非常大,这也是国际上曾把我国称为“肝炎大国”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也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乙肝为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我国已经从乙肝病毒感染高流行区过渡为中流行区国家。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在这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根本上减少了儿童新发乙肝病毒感染;母婴阻断方面,则采取联合免疫干预措施,能将母婴传播率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这就使得我国乙肝新发感染率大大下降,基本能够与发达国家持平,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变化。
而另一种病毒性肝炎——丙肝,虽然在我国发病率并不高,和其他发达国家接近,但由于我们人口基数大,导致总量依然不容小觑,为全球第一。值得庆幸的是,丙肝通过治疗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我们临床实践中,都是朝着“消除丙肝”的方向在努力。去年,由重庆疾病控制中心联合重庆市病毒性肝病质量控制中心,和我院联合展开“重庆市丙型肝炎微消除模式探索”(简称“重庆模式”),旨在加强大众教育,规范丙肝防控工作,将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发现和治疗丙肝患者,降低丙肝疫情流行水平,减少和避免因丙肝导致相关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助力全市实现“消除丙型肝炎危害”的目标。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患者在逐年减少,有一种肝病却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见,那就是脂肪肝。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运动少了、代谢功能差了,患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未来我国肝病领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存量比较大,以至于现在发现了大量的肝癌患者,占全球新发患者的一半,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比如前段时间新闻报道的知名艺人吴孟达、赵英俊等,都因罹患肝癌而逝世,反映出大家对这一疾病的重视程度可能存在不足。要知道在所有的肝癌患者中,大约有80%都是由乙肝、肝硬化等疾病发展来的。无论是乙肝患者还是病毒的携带者,一定要提高认识、规范就诊、加强随访。

您还主导了开创性的new switch临床研究,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提出了“临床功能性治愈”的全新概念,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
a:new switch是一个新的治疗策略,它是把现有的两类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和长效干扰素)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恰当的时机”、让“恰当的病人”通过调整用药方案或策略,清除乙肝病毒,获得临床的治愈。我们这一探索推翻了以往乙肝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观点,临床意义重大。new switch并没有使用新药,而是在现有药物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新的组合,并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以达到最终目的。
此项研究是全世界第一个以临床治愈为目的而设计的研究。在部分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患者达到一定效果的基础上换用长效干扰素去治疗,去实现hbsag的下降,最终实现hbsag的清除。此项研究中分别试验了换用干扰素1年和换用干扰素2年的治疗,均得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该研究已于三年前完成,并先后在亚太肝病年会、欧洲肝病年会和美国肝病年会三大国际会议上作了大会报告,实现了中国大陆地区同一个研究在肝病领域的“大满贯”,得到了国际上高度的认可和关注。
在临床应用方面,new switch如今作为一个成熟的治疗策略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及推广,也衍生出很多后续的研究及方案。此项研究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变了药企的想法,以往他们都单纯将目光投在病毒的抑制上,那么现在新药的研发就会聚焦于乙肝的治愈,所以未来新药很可能诞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您认为全球遭遇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后,未来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方向将会是如何?
a:诊疗方向我认为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有两个方面仍然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一方面是警惕未知的疾病,特别是这种病毒性的新发传染病,因为它确实能给全球的生存格局都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的冲击,对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体系以及救治体系都带来了新的启示,也许会有一些创新或者改革应运产生,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耐药。虽然在疫情中它看上去并非是一个凸显的问题,但实际上耐药在传染病诊疗中是一直需要被高度关注的。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发生改变,使用于治疗所引起感染的药物变得无效,就出现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当微生物对多数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性时,它们常常被称为“超级细菌”。具有耐药性的感染可造成死亡,可传播给他人,而且会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现在我们将目光转向双方的合作上,3月,迪安诊断助推重庆市首个病原体微生物领域基因测序平台落地,您认为这个平台的潜力如何,对它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可以和我们分享的?
a:这个合作跟我前面说的这些话题都非常相关,此次合作实际上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武器,不仅仅是在治疗领域发挥作用,更是一个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这个平台建立以后,首先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找到新发的、不明原因的病原体。及时找到之后,就能制定恰当的防控措施或者治疗措施。
其次,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刚才提到的耐药问题。对于细菌的耐药,公众的认识度可能并不强,但在医学领域以及全世界相关的公共卫生体系中是非常受重视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每年至少有70万人死于耐药性疾病,所造成的医疗负担并不亚于新冠,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种疾病中。所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这个平台,我们一直有非常清楚的定位,就是基于我们这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在迪安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多重支持下,帮助我们去建立一个病原体微生物的检测平台,同时再结合我们积极向国家申报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规划,把它发展成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重症感染医学中心,真正地做到服务于西南地区并辐射到整个西部地区。未来,无论是在疾病新发、耐药领域,还是疑难危重症的感染方面,都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