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病原微生物高通量三代测序研究中心”落地签约仪式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该中心瞄准最新的三代测序技术(第三代单分子纳米孔测序),由重医附二院感染与肝病中心联合迪安诊断旗下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重庆精准研究院”)、迪安诊断参股公司浙江迪谱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迪谱诊断”)共同建设。
三方将共同发挥三代测序平台技术优势,助力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医学研究,推动临床病原体感染的精准诊疗,并探讨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新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中)、迪安诊断华西大区总经理叶鑫(右)、迪谱诊断总经理张郁(左)代表各方签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教授彭明利,重医附二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副主任蔡大川、副主任周智,迪安诊断市场中心临床市场部总监赵政、医学中心总经理马睿、华西大区总经理叶鑫,迪谱诊断总经理张郁,重庆精准研究院执行院长伊远学出席仪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致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首先介绍了医院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作为医院特色的感染科和肝病研究所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此次三代测序研究中心的落地,将有助于扩充现有的临床感染诊断方式,并完善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手段,有效助力强化学科建设,促进高通量测序在感染诊疗中的产研学转化,尤其是在当前的疫情环境下可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和病毒变异株的及时监测贡献力量。

迪谱诊断总经理张郁致辞
迪谱诊断总经理张郁介绍了公司发展现状及未来战略规划。作为高端基因检测技术的先行者,迪谱诊断在感染领域重点研发中通量平台核酸质谱与高通量平台纳米孔三代测序以及相关检测试剂盒,其中核酸质谱相关产品已于2020年底获得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
张郁总经理还着重介绍了纳米孔测序技术,表示相比二代测序,三代测序技术的仪器和操作都更快速、更便捷,未来可实现病原体的床旁检测。从技术的核心优势上来讲,三代测序的长读长颇为关键,二代测序读长往往较短,得到的核酸信息相对片段化,而三代测序的平均读长是二代测序的数十倍,能够得到相对完整的基因序列信息,后续可分析内容就会更为丰富,特异性也会更好。长片段除了能够更准确地鉴定病原体之外,还可以在耐药与毒力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希望通过“病原微生物高通量三代测序研究中心”的打造,在不久的将来,纳米孔测序技术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利器。

重庆精准研究院执行院长伊远学致辞
重庆精准研究院执行院长伊远学展示了目前研究院研究平台的丰富性,并指出类似的企院合作模式,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基础医学的研究及相应的科研转化。本次合作希望可以借助重医附二院感染科及病毒性肝炎研究所的学术影响力,在重庆精准研究院的多元化科研平台协助下,更好地发挥三代测序平台的技术优势,优化现有的科研方向,补充分子研究的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完成后续科研项目,推动精准诊断科研转化的发展。

迪安诊断市场中心临床市场部总监赵政接受媒体采访
签约仪式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迪安诊断市场中心临床市场部总监赵政接受了重庆卫视及重庆日报的采访,再次解读了本次合作的意义,并阐述了三代测序技术在临床感染诊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签约仪式现场
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是感染诊断领域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迪安诊断基于三代测序显著的技术优势,在病原体宏基因组检测领域已耕耘多年,在病原体鉴定、耐药基因检测和毒力基因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检测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提供平台建设的整体ag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
未来,迪安将基于该平台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工作,进一步帮助该技术的成熟应用;也将持续致力于三代测序平台的本地化生产,以降低检测成本,发挥“产品 服务”模式的优势,让检测覆盖更多层级的医疗机构,惠及更多人群。